365天无假日,工作时间8:30——13:30

官网微信
在线留言

赵旭东:亲子治疗的关键是提升父母婚姻质量



近日,一场题为“亲子治疗的关键——改进父母婚姻质量”的专题讲座,在北京安定医院举行。演讲者为同济大学医学院/人文学院教授,精神医学、哲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,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**院长,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旭东。

本期,我们邀请赵旭东教授和大家分享讲座的精彩内容。

孩子有“心病”,可能是“家庭生病了”的信号

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。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养育,养育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亲子关系。如果亲子关系出现问题,在一位拥有“系统观”的心理治疗师看来,该如何进行“亲子治疗”?

亲子治疗是针对亲子关系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心理治疗。治疗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,不能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,要“系统”地来看这个问题。什么是“系统”?核心家庭(孩子和父母)是一个“系统”,大家庭(核心家庭和各自的原生家庭一起)是一个大“系统”,将学校、工作单位、朋友、医疗资源、社会等纳入后,形成一个更大的“系统”。

当一个人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,心理治疗师很可能认为他不是家庭“系统”里**的病人,甚*他根本不是病人,而是这个家“生病了”,或者这个家里有比他病得厉害的人,后者才是真正的病人。一个人出现心理行为问题,只是家庭功能障碍的一种信号。看起来是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,其实这可能是孩子有意无意地在拯救父母的婚姻。

一个十几岁男孩,被医生诊断为发作较早的双相情感障碍。我问了这个孩子一个问题:“你不上学两年了,这两年你们家里边有什么变化吗?”他第一个说出来的事情是:“我生病不上学以后,爸爸妈妈不再提离婚的事了。”

所以,孩子的“病”,有时可能是家庭问题暂时的“药”。如果不察觉根子上的原因,孩子的心理行为发展将持续受到影响,不能正常地学习、玩耍,就不能健康地生活,他将继续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“看住”自己的父母上。

孩子夹在父母中间,有可能两头受气,陷入“双重束缚”

我刚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,是对患有抑郁障碍的儿童青少年(家庭)进行临床试验研究。这个持续多年的项目,通过同步记录受试者的电生理信号及脑部功能磁共振活动,研究家庭交流互动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。

研究初步结果可以证实,与健康对照组的孩子相比,父母之间存在更多长期争执和冲突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生理性影响,孩子有些脑区的变化非常明显。因此,我们必须重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。

非常遗憾的是,家庭常常会遇到很多“麻烦”。除了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对家庭的影响外,一些慢性的应激事件,如长期债务、超负荷工作、慢性疾病、养育焦虑等,现在也非常普遍。有时,父母在追求事业、逃避压力和痛苦的时候,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并未充分考虑孩子的痛苦。

20世纪50年代,有学者提出了“双重束缚”式的沟通困境。“双重束缚”指的是一个人在一种非常重要的亲密关系里是有压力的,因为在他的认知情感层面,重要人物发出的信息逻辑上有矛盾,或者在现实层面无法执行,会让他陷于矛盾之中,听也不行,不听也不行,而且还不能逃脱这种关系,也不能评论这种关系。

父母对孩子来说,都是最重要的人,孩子不能摆脱,更无法选择,这就是“双重束缚”。在家庭里,孩子夹在父母中间,有可能两头受气,内心非常纠结,不知该听谁的,按谁说的来做。逻辑层面和内容层面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,孩子就有可能出现很多心理问题。

因此,在很多“亲子治疗”中,看起来是孩子生病了或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,其实是家庭关系特别是父母婚姻问题带来的影响。可见,“亲子治疗”的关键,其实就在于父母婚姻质量的改进。

幸福的家庭,让家庭成员间互相滋养、互相满足

在家庭治疗师的眼里,什么是正常家庭,什么是问题家庭?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家庭的基本功能,它包括:满足家庭成员物质、情感和精神的需要,如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,满足夫妻之间的性需要,提供家庭成员之间的安慰支持,生物学层面上传宗接代(即代际传承)的需求等。

家庭正常与否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,受到我们每个人世界观和文化的影响,没有**统一的标准。现在我们综合使用四种标准来评价:

第一种是医学的负性、排除性标准:用没有麻烦、没有症状、没有坏事来定义正常;

第二种是统计学的观点:处于平均水平、典型、常态的家庭,是主流的家庭模式,平常就是正常;

第三种是健康、理想的观点:大家去努力奋斗,具备美好的、应该的特质、功能;

第四种是相对专业的系统观点:重视“系统”里成员间生物、心理、社会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,以及互相影响、互相作用的过程。这个互动过程是顺畅的。

多种心理模型研究均得出一个共同结论:幸福的家庭是有爱的能力,有情感,有利他行为,有热情,成员间互相滋养、互相满足,能够保持持久的关系。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成长的人,会拥有怎样的心理品质呢?

世界卫生组织提出,个体心理健康幸福的标准有四大维度:

第一,能够跟人发生很好的联接,体现在有积极的关系,对社会有贡献,获得归属感,与人共情;

第二要有功能,有很好的智力,获得教育,维持生活,做出健康的决定,能够学习新的技能;

第三个叫作良好的应对,应对压力,适应变化,接受新思想,做出复杂的选择,理解和管理情绪;

第四个维度叫作茁壮成长,能认识自身能力,感觉良好,找到生活的目的,考虑自己和别人的幸福。

也就是说,如果你的家庭幸福,那么,你的后代也更容易达到上面的标准。

提供良好情感环境,让孩子的情绪“小船”更稳地前行

一些权威研究成果显示:我们不要那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最重要的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早期养育环境。不要在早期过度地给孩子施加功利主义的影响,而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。

因此,从“系统观”的角度来看,更好养育孩子的关键在于父母能否经营好自己的夫妻关系,营造一个更幸福的家庭环境,为孩子建造一个“爱的基地”。有“爱的基地”,父母良好的互动为孩子树立了榜样,孩子才能茁壮成长。

一位**的婚姻治疗专家在他的“爱情实验室”里进行了数年的婚姻观察和研究,总结出影响婚姻关系的四大杀手:批评、蔑视、防卫和冷战。如果夫妻间总是这样几种交流方式,那婚姻就岌岌可危了。

家庭治疗师该如何帮助家庭克服困难、危机呢?

第一是注重家庭与心理健康的关系,树立家是幸福心灵港湾的理念。

第二是扩大关注范围,从关注个体心理健康转向关注人际系统心理健康。

第三是转变价值取向与工作**。医护人员及心理治疗师都要改变既往的陈旧观念,看问题要从病理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,帮助家庭从缺陷中跳出来,看到并用好这个“系统”或者更大“系统”里的各种资源;不再仅仅把解决症状作为心理治疗的目标,还要和家庭一起看到问题的根源,帮助改善和预防。

要求一个孩子去改变成人世界的现状显然是不现实。孩子情绪的承载能力就像一艘小船,从懂事开始一直不断接收着来自家长和老师的焦虑,以及竞争带来的压力感,这些情绪就像一颗颗装进这艘小船的石头,历经轻微的风浪时,小船或许还能摇摇晃晃地承受,但若突然来了个大风浪,原来岌岌可危的小船可能即刻翻掉。如果父母能处理好自己的焦虑、改善婚姻存在的问题,做到通力合作,共同讨论和改变亲子互动中不良的沟通方式,孩子对亲密关系、家庭、学习、社会的感受、想法和反应才可能会改变。

第四是医护人员和心理治疗师要放下架子,从权威教化转向平等助人。

第五是要从心身医学迈向系统医学,跳出个体的角度来看各个“系统”发生了什么,如何评估、如何专业地扰动以促使“系统”发生正向改变。每个系统其实自身都有自我修正的力量和资源。

综上所述,家庭里孩子“生病”了,治疗师要给这个家庭治病,着力点不仅仅是在孩子身上,还要**让父母好好“再谈恋爱”,把这个家变成一个温暖的有爱的港湾。

文: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**院长赵旭东

张婷程丰金毅整理

编辑:张昊华

审核:张灿灿




上一篇:当心理医生学什么专业
下一篇:家庭心理咨询:中国式家庭的爱与控制